15026555973

news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公司新闻干细胞造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干细胞造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

更新时间:2018-02-23点击次数:2449

干细胞造血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初级造血和次级造血。其中,造血干细胞产生于次级造血过程。在胚胎期的主动脉 - 性腺 - 中肾(AGM)区域,造血干细胞由特化的生血内皮细胞通过内皮 - 造血转化过程产生,随后迁移至胎肝(人和小鼠)或者尾部造血组织(斑马鱼)进行扩增和分化,部分前体细胞迁移至胸腺,分化成淋巴细胞。zui后,造血干细胞迁移至骨髓(人和小鼠)或者肾髓(斑马鱼)维持机体终身造血过程。迄今为止,在造血干细胞产生及分化过程中,已发现诸多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然而,对于表观遗传修饰,尤其是 RNA 甲基化,调控血液发生的研究却极其有限。

此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峰实验室与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杨运桂实验室合作,发现 mRNA 的 m6A 修饰调控斑马鱼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在此基础上,刘峰实验室与中科院院士周琪、李伟实验室、杨运桂实验室继续合作,利用条件性敲除系统,进一步揭示 m6A 在小鼠造血干细胞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深入探索其作用机制。

首先,利用 Vec-Cre 在血管内皮细胞中特异性敲除 m6A 甲基转移酶复合体重要组分 Mettl3,发现血管内皮细胞中的 m6A 水平显著降低。系统的表型分析结果显示,在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 Mettl3 的小鼠胚胎里,造血干细胞的命运决定受到影响,血管动脉内皮特性增强。但在血细胞中特异性敲除 Mettl3,并不影响造血干细胞的产生。其次,通过 RNA-seq 分析发现,在内皮细胞特异性敲除 Mettl3 的小鼠 AGM 组织中,Notch 信号通路被过度激活,其中,以 Notch1 为代表的动脉内皮相关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上调。同时,m6A-RIP-qPCR 结果表明,Notch1mRNA 的 m6A 富集程度显著降低。上述结果说明,血管内皮细胞 m6A 修饰的缺失,影响了 Notch1 在造血干细胞命运决定过程中的动态平衡。此外,结合已报道的测序数据分析发现,m6A 修饰识别蛋白 Ythdf2 的结合区段与 Notch1mRNA 上发生 m6A 修饰的区段有重叠,这预示 m6A 修饰调控 Notch1 mRNA 可能是通过 Ythdf2 介导的。
 DNA甲基转移酶1IgG    小鼠肿瘤特异生长因子/肿瘤相关因子(TGSF)
 DNA甲基转移酶-3αIgG    小鼠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Ⅱ(TNFsR-Ⅱ)
 DNA甲基转移酶-3βIgG    小鼠肿瘤坏死因子可溶性受体Ⅰ(TNFsR-Ⅰ)
 DNA结合抑制因子1IgG    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
 DNA结合抑制因子2IgG    小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DNA损伤关键蛋白Mre11IgG    小鼠肿瘤标志物(CA724)
 DNA损伤关卡蛋白1IgG    小鼠中性粒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DNA拓普西异构酶ⅡAIgG    小鼠中性粒弹性蛋白酶(NE) 
 DNA拓普西异构酶ⅡIgG    小鼠脂联素(ADP)
 DNA修复蛋白NBS1IgG    小鼠脂蛋白脂酶(LPL)
干细胞

 

服务热线
15026555973

扫码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