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探针PCR试剂盒(Fluorescence Probe-based PCR Kit)是一种在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简称qPCR 或 RT-qPCR)中广泛使用的检测工具,其核心是通过
荧光信号的变化实时监测PCR扩增过程,从而实现对目标核酸(DNA或cDNA)的
定性检测、定量分析以及灵敏度的检测。

下面从基本原理、关键组成、工作流程与技术特点等方面详细阐述荧光探针PCR试剂盒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原理概述
荧光探针PCR试剂盒的基本原理是:
在常规PCR反应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探针,在PCR扩增过程中,该探针与目标DNA模板特异性结合,并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被切割,释放出荧光信号;通过实时检测荧光信号的强度变化,从而实现对目标核酸的定量或定性分析。
简单来说,就是:
有目标核酸 → PCR扩增 → 探针结合并被切割 → 荧光信号增强 → 信号与核酸量成正比 → 定量/定性判断。
二、荧光探针PCR vs 常规PCR
对比项 | 常规PCR | 荧光探针PCR(qPCR) |
检测方式 | 反应结束后通过电泳等查看扩增产物 | 实时检测荧光信号,动态监测扩增过程 |
定量能力 | ❌ 定性为主,难以精确定量 | ✅ 可精确定量起始模板量 |
灵敏度与特异性 | 较高,但易受非特异性扩增干扰 | ✅ 高灵敏度 + 高特异性(依赖探针) |
应用场景 | 基因克隆、常规检测 | 病毒检测、病原体定量、基因表达分析、SNP检测等高精度场景 |
三、荧光探针PCR试剂盒的关键组成
一个典型的荧光探针PCR试剂盒通常包含以下核心试剂和成分:
引物(Primers)
一对特异性寡核苷酸序列,用于扩增目标DNA的特定区域;
设计需高度特异,以确保只扩增目标序列。
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
是荧光探针PCR的核心元件,一般为寡核苷酸探针,长度通常为20~30个碱基;
探针特异性结合在目标DNA序列的引物扩增区域之间;
探针本身带有:
报告基团(Reporter, R):发荧光基团(如FAM、HEX、ROX等);
淬灭基团(Quencher, Q):吸收报告基团荧光的基团(如TAMRA、BHQ等);
🔬 关键机制:在完整状态下,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靠近,荧光被淬灭几乎无信号;当探针被DNA聚合酶切割后,两者分离,荧光信号释放并增强。
DNA聚合酶(如Taq酶)
具有5'→3'聚合活性和5'→3'外切酶活性(关键!),用于切割探针;
是实现“探针切割→荧光释放”的必要条件。
dNTPs
包括dATP、dTTP、dCTP、dGTP,为PCR扩增提供原料。
PCR反应缓冲体系
提供适宜的pH、Mg²⁺浓度等,保障PCR反应高效进行。
阳性对照 / 阴性对照 / 内参(可选)
用于质控实验是否正常,判断结果的可靠性。
四、荧光探针PCR的工作流程与原理详解
Step 1:反应体系配制
将目标核酸模板(如DNA或cDNA)、引物、荧光探针、Taq酶、dNTPs、缓冲液等混合,构成完整的PCR反应体系。
Step 2:PCR扩增循环(在实时荧光PCR仪中进行)
PCR过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循环进行(通常30~45个循环):
变性(Denaturation):94–95°C,约10~30秒
→ 双链DNA解开成单链,为引物和探针结合提供模板。
退火(Annealing):50–65°C(依引物Tm值而定),约20~30秒
→ 引物和荧光探针特异性地结合到目标DNA序列的对应区域上。
🔹 探针此时完整地结合在目标序列上,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靠近,荧光几乎不释放。
延伸(Extension):72°C,约30~60秒
→ Taq酶从引物3'端开始合成新链,同时其5'→3'外切酶活性将探针从5'端逐步“切割”下来。
🔹 探针被切断后,报告基团与淬灭基团分离 → 荧光信号释放!
🎯 每成功扩增一个目标DNA分子,就会产生一个探针切割事件 → 释放一份荧光信号。
Step 3:实时检测荧光信号
PCR仪器会在每个循环的延伸阶段或之后检测荧光强度;
随着循环数增加,目标DNA数量呈指数增长 → 荧光信号也逐步增强;
通过检测荧光信号的增长曲线,可以实时反映PCR产物的积累过程。
五、荧光信号与目标核酸量的关系
在PCR初期(循环数较少时),目标DNA少,荧光信号微弱,处于基线期(Baseline);
当目标DNA达到一定数量后,荧光信号显著上升,进入指数扩增期(Exponential Phase);
最终进入平台期(Plateau),反应试剂耗尽,信号趋于平稳。
🔍 Ct值(Cycle Threshold):
是指荧光信号超过背景阈值时的PCR循环数;
Ct值与起始模板量成反比:起始模板越多,Ct值越小;反之则越大;
通过Ct值可对样本中的目标核酸进行相对或绝对定量分析。
六、常见的荧光探针类型
类型 | 说明 | 应用 |
TaqMan 探针 | 最常见,5'报告基团 + 3'淬灭基团,依赖Taq酶5'→3'外切酶活性切割 | 病原检测、基因表达、SNP分型等 |
分子信标(Molecular Beacon) | 发夹型探针,依靠自身结构实现淬灭,与目标结合后构象改变释放荧光 | 实时监测、SNP分析 |
FRET探针(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 双探针系统,能量从供体转移到受体,切割后能量传递中断 | 多重检测、高特异性需求场景 |
其中,TaqMan探针是常用的一种,也是大多数商用荧光PCR试剂盒所采用的方案。
七、荧光探针PCR试剂盒的典型应用
病原微生物检测
新冠病毒(SARS-CoV-2)、乙肝病毒(HBV)、HPV、结核杆菌等核酸检测;
基因表达分析
检测特定mRNA的表达水平,研究基因功能;
转基因检测 / 动植物疫病检测
检测特定基因序列是否存在;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基因分型、个体化用药指导;
肿瘤相关基因检测
如EGFR突变、KRAS突变等;
食品安全与动物源性检测
检测肉类掺假、致病菌污染等。
八、总结:荧光探针PCR试剂盒基本原理一句话概括
荧光探针PCR试剂盒通过在PCR反应体系中引入特异性荧光标记探针,在DNA扩增过程中利用Taq酶切割探针释放荧光信号,从而实现对目标核酸的实时监测、高灵敏度与高特异性的定性与定量分析。